index活動消息
食檢驗出未知品種混充米
發布單位:資訊室  發文日期:2017-06-01

截錄自由時報
2017-05-17  20:53

〔記者陳冠備/彰化報導〕彰化一名張姓婦女上週到花東旅遊,買了4包標榜「台灣產地」的「長糯米」,打算拿來包粽子,結果打開米袋就聞到一股藥水味,拿去蒸成粽子後味道更噁心,只好趕緊吐掉,她把米拿去送驗,40粒裡面有6粒米是未知品種混充米,令她大吃一驚,原來標榜台灣產的米「攏是假」。農糧署表示,已接獲檢舉將展開追查,若查獲進口混米屬實,依照糧食管理法可開罰200萬元。

張女表示,這個月6日到花蓮進行3日遊,返途前先到花蓮壽豐、吉安的當地超市,購買花蓮地區某米行生產的長糯米,1.38公斤共4包,總共360元,以為東部好山好水,生產的米包粽子很好吃,結果拆開其中一包就傳出一股酸敗如藥水的味道,以為只是新舊米混合不以為意,還是拿去包粽子,可是蒸熟後酸敗味加劇,咬下一口就受不了,馬上吐掉。

張女說,質疑米有問題,致電給米行竟回覆,「別人都沒有反應,只有你們反應有問題」,她越想越不甘心,於是花了1萬6000元將買來的米送新竹食品檢驗所檢驗,昨日報告出爐,「含台中秈糯1號34粒及未知品種6粒」,意即一包裡面有高達15%摻雜劣質混米,難怪吃起來有股怪味。

張女說,拿去給輾米廠友人他們一看就說,這一定是混到放比較久的越南米。認為端午節快到了,食用糯米人數大增,希望不要再有人受騙,因此向農糧署檢舉。

販售長糯米的業者表示,花蓮沒有生產長糯米,他的米是向彰化2間米商進貨再包裝販售,他都有買賣證明,而且自己是50年老店,一直遵守農糧署規定,堅持進口米和台灣米分開包裝,事關信譽,不可能去混到越南米,且日前曾被農糧署抽驗過也沒問題,希望調查清楚還他清白。

竹塘農會總幹事詹光信表示,米有酸臭藥水味,可能跟保存方法或調製有關係,米若放久沒有低溫儲存,也會有發酵問題,是不是進口應無太大關係。

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林傳琦表示,已接獲檢舉展開調查,據食品檢驗所得知的未知品種,可透過署內DNA檢驗來自何處,若查出是摻雜進口米屬實,依糧食管理法,違反一項可開罰200萬元。


new
本日瀏覽人次:8 總瀏覽人次:792516
公司名稱:彰化縣竹塘鄉農會  公司統編:60493909
x